首页 其它茶 为什么说吃茶而不是喝茶-喜欢喝茶的人为什么要读茶经

为什么说吃茶而不是喝茶-喜欢喝茶的人为什么要读茶经

其它茶 2025-08-07 09:28:45 91 宁香茶叶网

喜欢茶的朋友一定听说过《茶经》。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。茶圣鲁豫前后用了26年时间,写出了一部传世之作。全书虽然只有七千多字,但内容包罗万象。它记录了茶叶制作的历史、起源、现状、制作工艺、饮茶技巧、茶道原理等,不仅使还健在的陆羽得到了“推崇”,也促进了唐代茶道文化的发展。可以说,陆羽让饮茶之风吹遍了盛唐,也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。这是《茶经》的贡献,也是鲁豫的成就。

为什么说吃茶而不是喝茶-喜欢喝茶的人为什么要读茶经

另一方面,我们都知道《茶经》是一本可以仔细研读的经典书籍,尤其是对于喜欢茶的朋友来说,一定会收获颇丰。但近年来,很多朋友对《茶经》视而不见,甚至直言,现代有那么多关于茶的书,为什么还执着于《茶经》,有没有指导意义?不喜欢《茶经》的人可以找出很多理由。比如《茶经》死气沉沉,不符合现代气息,没有阅读价值,不需要学习。其实《茶经》值得一读,而且不得不读。

01

获取知识:我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

是一本古书,大约产生于公元780年,距今1200多年。虽然是古书,但不妨碍阅读,值得一读。记载了很多古人泡茶、煮茶的经验,以及饮茶的观念。鲁豫写《茶经》的时候比较粗心。21岁的时候,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。鲁豫没有拖,马上就动了。他收拾好行李,独自出去检查茶叶。调查注定异常艰难,风餐露宿也是常态,但这对于野心勃勃的鲁豫来说又算什么呢?

既然已经开始了旅行,就不能反悔,咬着牙把事情做好。况且我们有这样的爱好,只能痛并快乐着。陆羽走过益阳、襄阳、南漳,再到四川巫山,边走边写,记录下各地所有的饮茶习俗和轶事。鲁豫一走,就走了十几年,走过32个州。最后积累了大量笔记,回到浙江专心写作(陆羽是唐代福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,后到浙江湖州隐居,唐代称苕溪)。

陆羽给唐人和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而作为后人,我们需要用尊重的态度对待这部古书。有10个章节,分别是一的来源,二的实现,三的创造,四的实现,五的沸腾,六的饮料,七的事情,八的出现,九的轮廓和十的图表。我几乎把能说的都说了,穷尽了鲁豫一生的知识。里面不仅有很多茶的知识和经验,陆羽还写了自己对茶的看法,研读《茶经》,仿佛在和陆羽进行千年交流,妙不可言。

无论是普通的茶友,还是卖茶的茶叶店老板,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茶叶知识,如果能从古到今学习就更好了。茶友如果对茶有深厚的认识,一来有机会在别人面前说,二来买茶的时候会更坦然,少受点苦。如果茶叶店老板有很多茶叶知识,相信会让茶客信服,生意也会成功。知识是积累的,只能多读书。

对喜欢茶的人有很大的学习和指导意义。虽然古代的一些饮茶技巧并不适合现在,但可以借鉴或引起思考。另外,以古为镜,可知兴亡,看到唐代的制茶、煮茶、饮茶的技艺,会加深我们对茶的认识。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思考,获取知识的速度也会更快。是一本能把陆羽捧上神坛的茶书。这是一部很好的茶学专著,也是一本可以增长知识的书

升天: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搜了上千次,我回头一看,那个人就在那里,灯光昏暗。

如果只是喝茶,避而不谈喝茶的境界,会觉得美中不足。人生有一个境界,从见山为山到见山不是山,再到见山为山,从懵懂孩童到热血青年再到稳重中年,最后到睿智长者。每个阶段的思想不同,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也不同。喝茶也是如此。一开始你从来不知道怎么喝,后来你就爱喝了。每个阶段对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。如果你只是埋头喝茶,只是为了解渴,而不顾口味的变化,不喜欢事物或自怨自艾,那么再好的茶也会淡如止水。

从无知到明白,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境界的提升。阅读《茶具》,一本茶学专著,可能会让你受益匪浅,提高你对饮茶的认识。不要以为只要是古书就没有指导意义,我们没有理由轻视古人的智慧。古圣先贤早已把道理写在书里,等着我们去发现。就是这样,这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藏,等待我们去探索,去获取知识,去提升饮茶的境界。

反正说了这么多,《茶经》能把我们普通茶友提高到什么水平?既是一部茶学专著,也是茶圣陆羽的自传。看完《茶经》,也许你就能知道陆羽有多爱茶,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陆羽的喜怒哀乐,仿佛他的身影跃然纸上,与你畅谈饮茶的想法。关于境界的说法本来就很空洞,有时候只能理解却无法用语言描述,说出来似乎很奇怪。

好像我在这里说的都是似是而非的东西,让人觉得不真实。在云雾中,似乎充满了花里胡哨的东西。其实大家从题目中的那句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在灯火阑珊处”就能猜出大概意思,喝茶也要追求初心。有些人买一大堆精致的茶具喝茶,或者是对高价茶太过渴求,或者是对“大师制作”的痴迷。为了面子喝茶失去了初心。用初心和赤子之心喝茶,那么境界就达到了。

摘要

另外,喝茶还能衬托出你的真性情。味道好就不好。如果味道不好,不要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。不过,鲁豫是个真性情的人。他在《茶经》年写道:饮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饼茶者,称为“伊娜”、“伊娜”、“伊娜”,贮于瓶中,盛以汤,称为“伊娜茶”。或者用葱、姜、枣、橘皮、山茱萸、薄荷等。把它们煮一百遍,或使它们变得光滑,或煮去泡沫。习惯上是把水耳朵抛弃在沟渠里。

陆羽毫不掩饰对“带刺茶”的反感,不赞成“用葱、姜、枣、桔皮、山茱萸、薄荷等熬制”的做法。或使它光滑,或沸腾泡沫”。陆羽认为炒茶时最多加点盐就够了,不需要加其他香料,因为容易抢茶味。这种直接表达的例子很多。可以边看《茶经》边找鲁豫的心里话。

宁香茶叶网 Copyright @ 2005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渝ICP备2023004010号-19